|
技術交流 | 電路欣賞 | 工控天地 | 數字廣電 | 通信技術 | 電源技術 | 測控之家 | EMC技術 | ARM技術 | EDA技術 | PCB技術 | 嵌入式系統(tǒng) 驅動編程 | 集成電路 | 器件替換 | 模擬技術 | 新手園地 | 單 片 機 | DSP技術 | MCU技術 | IC 設計 | IC 產業(yè) | CAN-bus/DeviceNe |
PHILIPS 74HC14在一個復位電路中的應用? |
作者:上善若水 欄目:ARM技術 |
74HC/LS14是帶施密特出發(fā)器的非門陣列,在下圖中的一個復位電路中有所應用, 復位信號為什么要“非來非去”呢? 關于74HC14的特性,網友Kuang-chingTsui在老古上說:“施米特觸發(fā)器對輸入信號的閾值非常敏感,例如遠低于普通門(HC)的邏輯1。因此14一類的電路對信號有很好的整形作用。當傳輸線較長時,接收端采用帶施米特觸發(fā)器的電路是較好的選擇!保╤ttp://www.laogu.com/laogubbs/see_49898.htm) 我認為,在這個電路中正是利用了74HC14的這一特點,因為RESET這個網絡是從主板中外的另一塊貼在產品外殼處的板子上用跳線引來的,可能信號有一定衰減,經過連續(xù)的兩個非門(U502C、U502D)整形后,相當于給這個衰減的信號以驅動。nRESET是直接連到CPU的復位管腳的。 對此,我有以下三個問題: 1. 觀察該電路對應的PCB,RST_OUT和nRESET其實離得很近,為什么還要用74HC14驅動? 2. D501準確的應用是什么? 3. 如果把電路中的74HC14替換為普通的非門陣列74HC04,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這中說法是不是對? |
2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王紫豪 于 2006/7/23 17:20:00 發(fā)布:
反正我不用 |
3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上善若水 于 2006/7/23 19:33:00 發(fā)布:
如果線托的很長也不用嗎? 不用不要緊,請幫我分析一下吧。謝了。 |
4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7/23 19:38:00 發(fā)布:
我一般只用左下角那一塊,因為芯片的復位引腳內部通常都帶滯回的 如果你想弄好點,干脆就用專門的復位芯片,要不就只用左邊那點算了。 |
5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上善若水 于 2006/7/23 20:23:00 發(fā)布:
D501準確的用途是什么? 這也是“前人”的“遺產”,如果是我,肯定要用809或者1025了。 |
6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kl818bc 于 2006/7/23 23:31:00 發(fā)布:
反向放電用 如果沒有D501,當斷電又立刻上電,電容上的電荷未放完,則無法正常復位 如果用HC04取代HC14,上電時很可能會產生連續(xù)多次的短復位 |
7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kl818bc 于 2006/7/23 23:43:00 發(fā)布:
和線的長短無關 剛看了,還有第一個問題未答 是因為 RST_OUT 電容充放電信號不是數字信號,是模擬信號, 需要用施密特的HC14把模擬信號"整形"成方波 這和數字信號經長距離傳送后要整形是同一個道理 還有,為何要非來非去,只為了保證CPU和外設同時復位,同時解除 否則會發(fā)生CPU復位結束開始運行了,外設芯片還在復位中這種情形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7-23 23:59:58 修改者:kl818bc |
8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上善若水 于 2006/7/23 23:48:00 發(fā)布:
kl818bc一下點醒我了! 對啊。模擬型號變數字信號。多謝kl818bc指點了。 另外想問的是,這種做法和用專門的帶手動復位端的復位芯片比哪種方案更好呢? 謝謝了。 |
9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kl818bc 于 2006/7/24 0:19:00 發(fā)布:
我沒用過復位芯片 都是用這類電路,包括外狗也是 因為早期復位芯片不穩(wěn)定,都不敢用 現(xiàn)在應該沒有問題了吧 還有,我就是你所謂的 "前人","遺產" 級老工程師 20年前念大學本科時就開始在校外公司搞自控,而且還是裝在戶外機箱的機器 那時國內是沒有復位芯片的,國外的也很少,也很難通過戶外嚴格考驗 所以只能自己用一些門和R,C,D來作,這就是為何我沒用過復位芯片的原因 我也知道復位芯片便宜又不占地方,但是為了穩(wěn)定,不得不放棄 因為跑去現(xiàn)場維修一趟的工錢和車錢就遠超過器件的成本 如果你的產品和我的不同,就不必拘泥于此 至于上面幾個問題,在長期工作中,早就遇過,也自己找到答案了 當然也是吃了不少苦頭,花了不少時間 其實用示波器或邏輯分析儀就都可以找到答案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7-24 2:02:03 修改者:kl818bc |
10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hqgboy 于 2006/7/24 7:45:00 發(fā)布:
20年前..真是前輩啊. |
11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上善若水 于 2006/7/24 8:18:00 發(fā)布:
D501不一定能導通吧。 請前輩指點:“如果沒有D501,當斷電又立刻上電,電容上的電荷未放完,則無法正常復位”,但是當復位的一剎那,雖然C502中有剩余的電荷,但它的儲能電壓還是低于VCC那么同樣是不能導通的啊。 |
12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7/24 8:30:00 發(fā)布:
因為VCC的負載很重,所以它下降得很快 但由于電容C502負載輕,所以下跌得慢。接上二極管D501后,VCC下降就會將電容C502也拉下。 只要VCC不下降,那么復位不放電也無所謂了,對吧?加二極管D501后,可保證VCC下降,就放電。 |
13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foyyof 于 2006/7/24 8:36:00 發(fā)布:
圈圈說的對: 經典的D作用如下: 1:上電時候,反向,可以忽略D,這樣,保持RC延遲特性。 2:下電時候,正向,D看做導線,此時忽略R,無RC延遲特性,使復位電平保持與電源同樣的放電曲線。 不過現(xiàn)在了嘛,還是用專門的復位芯片來的好,不過你的電路上有沒用完的74HC14,倒可以考慮。呵呵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7-24 8:49:17 修改者:foyyof |
14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上善若水 于 2006/7/24 12:36:00 發(fā)布:
謝謝foyyof了。多余的管腳如何處理? 這片14完全是為了復位才加到系統(tǒng)中的。為什么他要將第13腳接地呢? |
15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kl818bc 于 2006/7/24 14:20:00 發(fā)布:
半路出家 CMOS輸入不能空接,老師沒有教嗎? 還是你是半路出家的? |
16樓: | >>參與討論 |
作者: 上善若水 于 2006/7/24 14:38:00 發(fā)布:
哈哈,是半路出家的。 |
|
|
免費注冊為維庫電子開發(fā)網會員,參與電子工程師社區(qū)討論,點此進入 |
Copyright © 1998-2006 www.udpf.com.cn 浙ICP證030469號 |